送礼转向送“精神”。“今年送什么好呢?”送吃的肯定不行,送用的有点俗气,送钱土,送保健品己过时,春节在即,需要送礼的刘先生在商店里有点拿不准了,他拿起了电话问老婆。随着元旦、春节的到来,像刘先生这样打算购买礼品访亲探友的消费者比比皆是,但他们往往又拿不准该送什么。
是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购买礼品消费至今已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有趣变化:第一代为“温饱型”:80年代初期,由于当时人们的收入有限,而且商品供应匮乏,人们买不起也很难买到贵重礼品。奶粉、麦乳精、鸡蛋、水果之类,今天看起来不值一提的东西,在当时绝对是送礼的上佳之选;
第二代为“实用型”: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有了提高,送礼逐步讲求档次,注重外观与实用性的结合。如包装精美的红塔山、茅台等名烟名酒就开始大行其道;
第三代为“健康型”:90年代中后期,步入小康的人们更为讲求生活的质量和品位,因此各种滋补品、保健品成为送礼首选。保健品所蕴涵“送礼送健康”的礼品主题,既符合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满足大众的情感需求,可以说,是其在礼品市场上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四代为“精神型”: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送礼观念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购买礼品越来越讲究新颖性、潮流性,尽可能地展示自己和对方的审美意趣和高雅格调,礼品己从“物质”上升到“精神”。一本书、一幅画、一张音乐的门票都可以成为表情达意的好礼品。
尽管人们的选择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但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富含文化信息的礼品情有独钟。其实,百姓青睐文化并非偶然。一些经济学专家表示,人们节日送礼会受到从众心理、广告诱导、对方需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与社会发展的程度息息相关。工业化程度越高,消费趋向越指向知识含量高趋向于精神层面的产品。
日前,笔者在福州世纪恒昌礼品行发现有不少人对文化礼品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问一位在现场购买福建名人经典艺术印玺的吴先生,为何购买这些印玺?吴先生说出了心里话,只有送这些带有文化信息、又有收藏价值的礼品,让人感到既上档次,又有品味。
北京礼品网 www.lpbj.cn
微信公众号
APP手机商城